支部/工会
首页 >> 支部/工会 >> 正文

支部/工会

“四个全面”的解读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了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国从大变强,赢得未来新一轮全球博弈的主动权,需要有大战略、大布局。其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国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的主动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履新之际就开始了对应着“四个全面”的谋篇布局——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构成了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宣示“全面从严治党”。2014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首次公之于众。 

四个全面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视野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凝聚一心,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中国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的明天,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有着很强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撑。理解四个全面,是读懂中国故事,读懂中国复兴的重要窗口。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由习近平担任起草组组长的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并确定了时间表,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要把中国13亿人都带入全面小康,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同时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它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

“小康”一语最早见于《诗经》,面对长期战乱和大众困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未来理想社会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儒家的天下为公的大同、天下为家的小康理想社会观最具影响力。小康比大同低一个层次,小康代表的是社会稳定、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小康”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释,但都把着眼点放在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这是各界的共识。20121115日,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总书记数次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民生情怀”,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梦想。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内涵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对应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16项指标。其中经济方面4项指标,社会方面7项指标,环境方面3项指标,制度方面2项指标。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

1)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加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4)充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创新管理。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二、全面深化改革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决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其肩负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确保用今后几年时间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治国难,治大国更难,治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更是难上加难。相比而言,当年英国开始崛起进行工业革命当时只有1000万人,法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只有2000万人,而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每年增加800万新人口,面临超大型社会的国家治理。中国底子薄,按照联合国贫困标准,目前的中国约有1.5亿贫困人口,我们面临着欠发达社会的国家治理。中国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之间发展失衡,我们面临着非均衡社会的国家治理。此外,中国还面临着自然灾害严重、多民族、“一国两制”等特殊国情的国家治理。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揽子改革举措,在世界改革史上都是罕见的。中国执政党内部相继成立多个工作小组,并由高层领导人担任组长,便是保持国家的相对自主性,使公共决策既不受分利集团的影响,也不为非理性选民所左右。改革必然触及利益,势必会遭到特殊利益集团的阻碍。改革的动力来自人民的力量,来自实现中国复兴的力量。突破既得利益,让改革落地,需要有决心、有担当。无论是十八大以来的铁腕反腐,还是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利益再分配,都显出中国执政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坚定决心,以及最高领导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个人担当。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而且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

1、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中

2)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3)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方向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6)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

十八届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引导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改革划定的一条“法治边界”。

然而,要在一个有着几千年的人治传统的国家实现法治,谈何容易。正因为如此,才会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浩劫,实现依法治国是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世界的角度看,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就是走法治之路。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都通过不同方式实现现代化,他们的一个共同经验就是依靠法治的力量,通过法律制度的治理迈过了诸如垄断、社会不公、贫富分化、腐败、社会道德滑坡、社会安全问题等问题,中国的发展之路,亦不例外

提出了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调整的硬骨头。法治领域的改革与政治改革密切相连,改革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特别需要自我革新的勇气。然而,法治改革关涉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关涉中国复兴能否到来,意义非凡,必须下死决心。

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201410月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讲话时正式提出的。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曾专门安排了党建内容,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党内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从政环境不够纯洁,根源在于没有做到全面从严治党。在习近平的认知里,中国要出问题主要出在中共党内,苏联亡党的最大教训便是治党不力。只要把这个党管好、治好,中国的现代化就有了强有力的政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大有希望。

打铁还要自身硬的掷地有声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庄严宣告,从“”新风拂面到“”涤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与此同时,一边扎牢制度篱笆,一边剑指沉疴顽疾,老虎”“苍蝇一起打,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严格执纪,铁面问责,将制度的笼子扎紧,架起制度的高压线,划出纪律的红线。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从严治党为遵循,拔烂树、治病树,打老虎,拍苍蝇,截至目前,已抓了102只老虎,反腐决心坚定有力。

如果党内不纯洁,缺乏正气,被团团伙伙、利益集团充斥,制度和规矩成为软约束,是不可能引领国家走向复兴的。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建是最大政绩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一份庄严的政治,背后隐藏着深层的中国复兴逻辑。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利益藩篱,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建立规则秩序、推进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锻造领导核心、提供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收藏